2009年3月19日 星期四

從「良性陣發性頭位眩暈症」談起


病例一
三十歲男性,最近有頭部外傷後,在開車中,頭部突然看左右後視鏡時,會有眩暈之情形。


病例二
六十五歲女性,並無頭部外傷,為有高血壓及高血脂症,最近在床上翻身轉頭時,即會造成頭暈目眩。


臨床症狀
       以上二病例,係較典型之「良性陣發性頭位眩暈」,亦有人稱為「良性陣發性姿勢性頭位眩暈」。病人常是起床時,頭部感到一陣眩暈,若頭暫不動休息一下,則馬上又恢復。其發作時間只是數秒鐘,且不會有噁心、嘔吐或耳鳴、聽障等症狀。亦即,「良性陣發性頭位眩暈症」有一特點就是耳向下轉到一定角度約幾秒以後會產生回轉性眩暈,但反覆轉動,眩暈感會消失,且不是每次都會誘發。如果每次頭動就暈,且持續不停的暈,可能是腦室腫瘤或小腦正中部出血,此謂之惡性頭位眩暈症。


發生率
        此病約佔眩暈門診病人約10~20%,亦即幾乎是眩暈原因中最常見的一種。


病因
       目前最常見的理論認為是,鬆動的耳石從橢圓囊掉落到後半規管壺腹刺激壺腹鼎(capula)而造成眩暈,即耳管石沉澱現象(canalo-
lithiasis)。至於造成耳石脫落原因為何?大部分病例是不明原因的,可找出最常見的原因是頭部外傷,其他的原因包括中耳手術後、慢性中耳炎、膽脂瘤、耳硬化症、前庭神經炎、病毒性迷路炎、心血管危險因子及內耳前庭老年性退化變性等。至於在不明原因的病例中,我門的研究顯示,約有三分之ㄧ係為大於六十歲的老人,故推測和內耳前庭老化有關。


耳石復位術的理論及應用
       一九九二年,Parnes及McClure在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的人接受手術時發現在後半規管淋巴內有自由漂浮的粒子,首次證實管耳石沉澱現象的理論。一九九二年,Epley報告對三十位以Hallpike氏檢查已發典型迴旋向地性眼振的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的病人,以耳石復位法(canalith repositioning procedure, CRP)治療,結果三十位病人均獲得明顯改善。故自此一學界注意到,耳石復位術對此種病人具有療效。


臨床療效及經驗

       本院耳鼻喉科,自一九九六年開始根據Epley的方法,對此種病人施行耳石復位術。一年間共施行六十位病人,約有98%病人在一週內
,眩暈有明顯改善,且均感滿意。追蹤一年,其復發之機率約在7%左右。這些成果資料和國外相似。在實際的「耳石復位術」操作,每位病人約耗時十分鐘。


預防
       接受耳石復位術治療後的病人,在之後四十八小時內,頭部不宜做急遽轉動,如低頭穿鞋子,及洗臉等。


結語
       雖然「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在發作後「數個月」內通常會自行恢復正常,然而「耳石復位法」是一種簡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病人大部分在治療後一至二週內即治癒,可使病人於短時間內就能免除眩暈。故適合作為治療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的第一線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